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推进五育融合,强化科学教育,佛山先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8:53:00    

全市教育大会即将举行,近日,记者在佛山市教育局举行的首场通气会中了解到,近五年来,佛山在坚持特色发展全面育人,深入推进五育融合,强化科学教育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更上一层楼。

凸显佛山特色,营造良好氛围,全面构建完整育人体系

近年来,佛山陆续出台涵盖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思政课、近视防控等多领域的系列文件,组建专家团队,为学校工作提供针对性指导。同时,坚持特色引领,通过科学布局校园特色项目建设,精心构建校园赛事活动体系,确保佛山优势项目全省领先。拥有国家级心理健康特色学校2所、全国学校体育示范学校12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10所、广东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46所......佛山在全面推进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进程上取得了诸多成效。

张槎中心小学结合特色绳操,创建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

佛山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711所学校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和精品,“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已成为佛山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精品“大思政课”大赛、全市中学生运动会、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等赛事活动的制度化、系统化开展,更是营造了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有力推动育人体系的全面构建。

面向文化传承,跨界融合创新,激活科学教育新质生产力

作为人文资源极度丰富的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佛山积极打破学科、课程和学校边界,结合师资、空间、课程、实践和平台建设,聚焦跨界跨学科融合创新,突出“科学+非遗”特色跨界构建创客教育空间,聚焦“科技+人文”领域跨学科融合开发优质科创课程资源、结合“人才+成果”科学师资“双轮驱动”策略等开展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从而激活科学教育新质生产力。

容山中学学生团队携科学教育创新教学用具《基于光伏调节的可拆卸式日晷》亮相2024年城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合作发展大会。

佛山因地制宜,将非遗传承和岭南文化融合科学教育,积极构建文化传承特色的创客教育空间373个,联同各类特色实验教学空间,覆盖全市超过60%的中小学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科学探究和实践创新环境。鼓励学校开发岭南文化传承特色科创课程,将彩泥塑造、激光切割、3D打印、智能积木搭建、创意电子编程等新技术与非遗技艺结合,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非遗。至今,佛山已开发了融合创新类特色课程资源、科学类精品课和实验精品课超1000项,整体创新成果惠及50万以上佛山市中小学生,同时加强“大科学”全学科师资队伍建设,依托佛山市教育装备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学教育创新成果转化,厚植科学教育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

聚焦“五育融合”,强化科学教育,探索新质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未来三年,佛山将继续深入推进“五育融合”,通过实施“思政教育”强化行动、“五育融合”攻坚行动、“心理健康”赋能行动、“校家社协同”育人行动,走出一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包括打造100所德育特色品牌学校、20所综合实力全省领先体育特色学校、50个高水平艺术团队、100所劳动教育特色学校、40所国防教育特色学校、50所粤剧特色学校等,推动五育领域改革创新。

在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佛山全面实施《佛山市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结合“33722”工程体系为突破口赋能科学教育创新,着力提升中小学师生的科学素养。通过课后服务推广“科学探究一小时”实践活动等,佛山将加快构建一站式立体化的“大科学”教育、“大实践”教学和“大装备”应用体系的良好生态系统,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鲜明、应用全面、实践深入的科学教育综合育人的“佛山模式”。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