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十场,赋能千人!东莞市文化馆开展志愿服务队伍培训
为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文化强市”的战略部署,切实提升全市文旅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东莞市文化馆于2025年7月—8月正式启动“文化和旅游志愿者、社区文化管理员系列培训”。
该计划立足东莞本土文化特色,整合优质培训资源,历时一个月在全市范围内针对文旅志愿者、文旅骨干志愿者和社区文化管理员开展10场专题培训活动。累计覆盖全市33个镇街的1200余名志愿者和社区文化管理人员。
通过理论教学、案例分享、路演展示等多元化培训形式,有效提升了志愿者、社区文化管理员在文化传承、旅游服务、社区治理等领域的专业服务能力。

分层培训赋能志愿服务队伍
7月19日、8月17日,广州志愿者学院助理研究员、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专家邵振刚分别在横沥镇、大朗镇、谢岗镇和凤岗镇的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四期题为《志愿服务与志愿精神、基础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的讲座。
邵振刚围绕什么是志愿服务,志愿精神的内涵,志愿服务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提升志愿者服务能力等内容进行系统性讲解。帮助片区文旅志愿者夯实志愿服务基础知识,为后续上岗做好充分准备。

8月18日,“2025东莞文化和旅游志愿者骨干培训班”在南城侨胞之家(乐在其中共享艺术空间)开班。
西南大学教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周林波进行了《文化志愿服务项目策划创新》的专题授课,针对文化志愿服务项目的逻辑框架、常见误区及创新思维等方面展开讲解,为骨干志愿者在项目设计方面提供重要的实践参考。
西南大学教授、重庆市文旅委专家熊婉彤进行了《让志愿服务“被看见”——文化志愿服务高效传播》的专题讲座,她讲述了传播的基本原理等基本知识,并借助情感传播等理论揭示志愿服务传播的多重价值,同时重点分享了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如何被“看见”的实务操作。
宁夏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中科宜治教育科技研究院执行院长邢成围绕文化志愿服务品牌建设、案例剖析及项目路演技巧等内容进行系统讲授,助力学员全面提升项目品牌化与展示能力。

8月19日,同一场地举办了“2025东莞社区文化管理员专题培训”。
周林波以《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与组织动员》为题,从服务动机与筛选建立队伍等五个方面,全面提升社区文化管理员的志愿者管理能力。
熊婉彤则开展了《社区文化服务策划与执行》专题讲座,系统阐述社区文化活动的价值理念、策划执行流程及成效评估方法等,帮助学员全面掌握社区文化活动的运作要点,实现专业能力的新提升。
打造文化“志愿之城”新名片
培训期间,授课专家组同时对全市四个重点打造的文旅志愿服务项目进行了针对性指导。
从项目名称到项目模式内容再到项目路演提升,对具有本地特色的《“老东莞的摩斯密码”——暗语保护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我在古村做志愿”——公众志愿服务文化体验项目》《“就‘酱’爱上中国——国际青年中华饮食文化科普志愿服务项目”》《“网事新生·咸水放歌”——疍家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项目》进行了系统包装和打磨,形成了第一批4个重点志愿服务项目,与接下来第二批6个特色项目形成品牌矩阵,将共同在11月份的粤港澳大湾区“文采会”(东莞站)亮相展示。

本轮培训由东莞市文化馆主办、东莞市文化志愿者协会承办,共享文化空间“南城侨胞之家(乐在其中共享艺术空间)”协办,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通过“理论+实践”模式,不仅提升了全面提升了文旅志愿者、社区文化管理员的专业素养,更孵化出4个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并已经逐步落地实施。
未来,东莞市文化馆将持续推进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持续培育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打造文化“志愿之城”新名片。
南方+见习记者 罗靖瑜 南方+记者 章倩倩
受访单位供图
【作者】 罗靖瑜;章倩倩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