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五心”职教新生态,致力打造大湾区职业教育新高地|全市教育大会
作为制造业大市、全国27个万亿城市之一,佛山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高技能型人才”。在全市教育大会来临之际,近日,佛山市教育局举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主题通气会,介绍“十四五”以来佛山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回望过去五年,佛山职业教育以服务地方经济为核心,以提质培优为抓手,通过提升办学质量、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推进产教融合、深化人才培养改革等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
“十四五”期间,佛山从市级层面统筹安排产教融合改革试点和资源配置,围绕我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聚焦佛山“双十园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方向,着力规划构建“一带三区”产教融合发展空间布局。依托重点产业园区和行业资源,在全市建设3个市域产教联合体、10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158家,佛山市“两高四新”产教联合体入选首批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佛山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集团)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培育名单,佛山成功入选广东省首批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佛山以产教融合为主线,致力打造与制造业大市地位相匹配的大湾区职业教育新高地,积极推动专业群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动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持续推动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作。其中,顺职院制冷与空调技术、家具艺术设计等2个专业群入选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佛职院、顺职院共14个专业群入选广东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市内中职学校建设55个“双精准”示范专业点,16个专业群入选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专业群,职业院校服务制造业及其配套现代服务业专业比重超过70%,实现专业设置跟随产业结构升级脚步“走”、围绕企业人才需求““转”的良好发展格局。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升学与就业通道全面畅通
佛山以制造业立市,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始终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加快构建全市“校企育人更同心、学生就业更称心、企业用人更顺心、教师发展更安心、社会对职业教育更有信心”的“五心”职教新生态,努力打造与制造业大市地位相匹配的大湾区职业教育新高地。

五年来,佛山职业教育硕果累累,2020年成功创建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计划验收,进入全国高职前30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立项建设省域高水平高职学校,进入全国高职前百强。市区教育部门主管的中职学校均为省级重点或以上学校,其中国家示范校5所,国家级重点学校6所,省级重点学校12所,8所中职学校获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立项。

同时,佛山积极贯彻落实职教高考相关政策,畅通中职升学通道,实现中职毕业生就业、升学等多元选择。各中职学校学生可通过普通高考、对口单独招生、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技能拔尖人才(技能竞赛获奖)免试以及依托高职扩招政策等途径,进入高等院校学习。佛山中职学生升学率从2020年的63.98%提升至2024年的76.70%,其中388名学生升入本科院校,创历史新高。2019年到2024年,在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佛山中职学校学生获奖总数总体呈逐年攀升趋势,位居全省前列。

除了升学渠道畅通,佛山职校学子就业同样有好出路。佛山对标企业生产经营岗位能力,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全市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培养超过3500人,开设订单班、冠名班的职业院校超过60%,中高职贯通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710人。连续五年佛山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直接就业学生中超过50%在佛山本地就业为佛山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了稳定的人才支撑。
佛山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三年,佛山职业教育将以“服务制造业当家”“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为目标,以更高站位推动职教体系现代化,通过实施职业教育创新赋能工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新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苏宏堃 通讯员佛山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