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男二女将举办婚礼”:岂能拿法律当儿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16:20:00    

来源:【长沙晚报网】

朱波

4月16日,贵州毕节市一男子发布与两位女性的三人婚礼邀请函引发网络热议。当地有关部门人员证实,其中一人系新郎前妻,三人拍摄婚纱照系“闹着玩”。经民警教育劝导,原定4月19日的三人婚礼计划取消,新郎仅与现任未婚妻完婚。(4月17日长沙晚报微信公众号)

一则三人婚礼的电子请柬近日掀起舆论风暴,海报上两位新娘挽着新郎的画面,在流量狂欢中被推上热搜。这场荒诞的闹剧,折射出网络时代部分人法律意识的淡薄。当追求眼球效应的冲动逾越法律红线时,这样的“玩笑”已然触碰社会底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婚姻家庭受国家保护。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这不仅是法律文本的刚性条文,更是维系社会伦理的基石。当事人将前妻与现任未婚妻共同置于婚礼现场的策划,即便主观上是“闹着玩”,客观上已构成对婚姻制度的戏谑。酒店取消预订的声明,正是社会力量对法律底线和公序良俗的自觉捍卫。

这场闹剧背后暗藏着危险的娱乐化倾向。短视频平台中,有人策划假家暴摆拍博取同情,有人“卖惨”虚假助农赚钱,有人虚构见义勇为骗取打赏……当违法情节被包装成娱乐素材,法律的严肃性正在被消解。据中央网信办消息,2024年,全国受理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2.27亿件,同比增长10.4%。这些将法律当儿戏的创作逻辑,正在侵蚀公众的法治信仰。

流量经济催生的畸形创作观值得警惕。某网红策划团队负责人曾坦言“奇葩内容更易吸引眼球”,这种价值取向导致部分人将法律底线视为可以突破的创作禁区,但法律的刚性从不会为流量妥协。如台州一网民在直播时编造散布他人私生活细节,被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案例,就是最直接的警示。

守住法律底线应成为网络创作的自觉。从平台建立虚假内容识别机制,到用户提升媒介素养,从执法部门加强普法教育,到公民自觉抵制违法闹剧,我们还需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当每个网民都能意识到,法律尊严不容娱乐化消解,那些游走在违法边缘的“创意”自然会失去生存土壤。毕竟,健康的网络生态,容不下披着“玩笑”外衣的人去违法试探。

【欢迎投稿】

长沙晚报时评征稿,论时事热点,评社会万象。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择优刊发,优稿优酬。投稿邮箱:cswbplb@126.com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