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听民声 顺民意 解难题 办实事丨守护生命“救”在身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5 10:54:00    

守护生命“救”在身边

——我市完善救护体系提升公众急救能力

“当一个人突然倒下,黄金4分钟倒计时就开始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就是抢时间的大帮手。”近日,在平顺县体育公园党群服务中心的急救知识培训现场,市红十字会志愿者讲师冯路卫的开场白,如重锤敲响生命警钟,点燃在场居民的学习热情。

培训中,冯路卫手持AED模型,用通俗的语言拆解急救奥秘:“这俩电极片,就好比AED的‘小眼睛’,往患者胸口一贴,它就能‘看’出心脏跳得乱不乱;按下分析按钮,AED会自己‘思考’,判断要不要放电救人。”

冯路卫比喻:“心脏骤停,如同乐队乱了节奏。这时AED释放的电流,就像按下‘重启键’,能帮心脏找回节拍。”他边说边分解动作,现场示范心肺复苏。居民们在指导下,依次进行模拟操作。张爱萍紧张地尝试过后说:“自己上手才知道,每一步都得记清楚,生命攸关时刻,一步也马虎不得。”

这一幕,正是市红十字会践行“听民声、顺民意、解难题、办实事”的真实写照。随着心脏疾病发病率上升,公众对AED的学习需求日益增强,市红十字会直击群众“不了解AED、不会用AED”等急救痛点,多措并举构建生命守护网。

在破解“定位难题”上,市红十字会充分发挥数字化优势,通过“互联网+急救”模式构建生命救援网络。目前,561台AED已完成智能化部署,覆盖长治驿站、市体育馆、高铁长治东站等城市核心枢纽及人流密集场所,并全部接入“AED急救地图”小程序(另有207台设备处于待配置或应急保障状态)。市民只需打开微信搜索“AED设备导航”,即可通过小程序的智能定位功能,快速获取最近AED的具体位置与导航路线,真正实现“救命神器”的即时可达。长治驿站一位工作人员说:“作为城市中人员流动的重要节点,每天都有大量市民和过往旅客在此停留、中转,在这里配置AED,能极大地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获救概率,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为攻克“使用壁垒”,市红十字会“走出去”开展培训,“强阵地”引客上门,双管齐下,扩大急救知识普及范围。市红十字会组织志愿者团队深入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统计数据显示,近5年来,有3万人取得相关证书,17.8万人掌握急救技能。针对新增的AED配置点,对所在单位50%以上人员进行培训,确保AED“配得好、用得上”,关键时刻能救人。

从被动听课到主动邀请,越来越多单位意识到应急救护能力的重要性。长治职业技术学院、潞安化工集团、晋能控股集团、山西三建集团等单位批量“预约”,市红十字会按需授课、因需施教,培训内容精准对接各领域不同需求,切实帮助各类人群提升自身生产生活领域的应急救护能力。

在市八一广场背后,市红十字生命安全教育体验馆升级改造后投入运营,馆内设置应急救护、居家安全、交通安全、地震、消防等多个体验区,还引进心肺复苏安全教育一体机,其“场景式+情景式+体验式”生命安全教育模式深受群众喜爱,每周六定期在此开展“牵手周末”生命安全教育研学活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活动88次,惠及3400余人次,有效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切实发挥助力健康长治建设示范引领作用。

师资建设是保障培训质量的根基。市红十字会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选拔培育专职人员,锻造专业“主力军”,另一方面吸纳防震减灾、心理咨询、消防等多领域专家,组建志愿者讲师团,充实“后备军”,形成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优质师资矩阵。

从街头巷尾的培训课堂,到科技赋能的教育场馆,从专业严谨的志愿讲师,到便捷高效的智慧网络,市红十字会这支生命守护者队伍,深耕急救领域,只为让更多人掌握“救命技能”,为群众生命健康撑起坚固“保护伞”。

来源丨长治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