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野生动物急救站:为鸟类撑起生命保护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8 08:45:00    

  群众将捡到的幼鸟用纸箱装着送到急救站

  工作人员准备为鸟类治疗所需的药品

  工作人员为“鸟语林”里的孔雀喂食

  工作人员对群众的鸟笼登记造册,以便认领。

  工作人员为受伤的白鹭处理伤口

  急救站救助的红隼幼鸟

  受伤的黑鹳在隔离区里养伤

  日前,家住曲江新区的冉先生将自己在小区门口捡到的灰尾山雀幼鸟,送到了位于西安世博园儿童萌宠馆的西安市野生动物急救站。“看到它孤零零在那儿,担心被野猫野狗吃掉,希望能通过专业救助让它重回大自然。”冉先生对救助人员说。这只灰尾山雀并非个例,随着夏季来临,鸟类活动频繁,部分鸟类因伤病、体力不支等原因,误入居民区或被发现需要救助的情况明显增多。近一个月来,西安市野生动物急救站已接纳各类需要救助的鸟类达800多只。

  走进急救站,各类鸟笼有序排列,里面住着不同种类的鸟儿,有的在安静休息,有的在扑翅鸣唱。西安市野生动物急救站负责人董腾龙介绍,每一只送来的鸟,首先要进行15天的隔离观察。这一严格的隔离流程,是为了防止可能存在的疫病传播。对带有伤病的鸟儿会及时治疗,确保它们能尽快恢复健康。目前急救站有10名工作人员,他们要负责给鸟类安置区进行全面消毒、打扫鸟笼、喂食喂水等,还要详细记录每只鸟儿的健康状态,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工作人员对这些小生命的呵护。此外,工作人员还要根据不同鸟类的习性,投喂活的蟋蟀、面包虫、泥鳅等食物,对小鸟进行野化训练。通过模拟野外的捕食环境,让它们在救助站内就能锻炼捕食能力,为日后重返自然做好准备。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近一个月已有300多只鸟儿重返蓝天。

  每次放飞时,工作人员都会挑选合适的自然环境,让鸟儿能更好地适应野外生活。“看着它们飞走,心里满是成就感,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 董腾龙笑着说。同时,董腾龙强调,并非所有鸟类都能放飞,只有健康状态良好,且具备野外生存能力的鸟类才能回归自然。对于外来物种,目前只能在急救站继续饲养,坚决拒绝放飞,以防止其破坏本地的生态系统。“另外,我们在园区开设了一处接近自然环境的‘鸟语林’,接纳了许多不适合放飞的鸟类。如受伤的孔雀、丧失野外生存能力的灰鹤、不能放飞的鹦鹉等。”董腾龙说,这些特殊的鸟类虽然不能回归自然,但是在“鸟语林”里安了家。

  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市民爱鸟护鸟的意识显著增强。“以前可能很多人遇到受伤鸟类不知道如何处理,现在知道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或者直接将鸟儿送到急救站。”董腾龙说。为了更好地开展救助工作,西安市不断完善野生动物保护体系,目前全市共有4个野生动物急救点和1个野生动物救护站。市民发现伤病、迷途、受困野生动物时,可就近选择站点实施救助,通过“急救+救护”的模式,为大自然的小精灵撑起了一把坚实的保护伞,让更多的鸟儿能在西安的天空自由翱翔。

  文/图 记者王健 实习生付子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