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卤鹅哥”上门围堵本尊,高仿号也应有“自我修养”
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蹭流量的。最近,荣昌“卤鹅哥”林江火了,高仿号也跟着来了。据上游新闻报道,4月16日,一段“荣昌卤鹅哥街头被围堵”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显示,一白衣男子声称自己的账号因“卤鹅哥”的举报导致直播间被封禁,他特意从外地前来“讨要说法”。4月17日,“卤鹅哥”林江回应称,“遭围堵”事件属实。他表示,为了妥善处理后续事宜,已为对方报销了食宿行费用。(上游新闻 《山寨卤鹅哥称直播间被封来渝围堵本尊?林江:有这事,我替对方报销了食宿行费用还请吃荣昌特产》)
不少网友评论称,“卤鹅哥”大气,“冒牌”找上门,不仅没有开骂,还以礼相待,化干戈为玉帛。对此,林江表示,被仿冒很无奈,但自己从未举报过这类高仿号,不过就近期部分网络用户冒充自己开设账号进行宣传和商业经营活动等,已委托律师发布声明,以维护自身权益。
据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网络上的确存在多个高仿“荣昌卤鹅哥”的账号。其中一些高仿号的粉丝数量甚至已达百万,远胜卤鹅哥本人的粉丝数量。虽然有些用户已改了名称和头像,但却仍在继续销售“江哥同款”正宗荣昌卤鹅。
其实,这类仿冒名人账号并非第一次出现,套路也都如出一辙:先注册含名人姓名、昵称的账号,再转发名人的公开视频、文章等吸引粉丝,快速获得流量,再"摇身一变"做电商生意变现。此前,电影《哪吒2》爆火,社交平台上就有不少冒充饺子导演本人收割流量的。
如今互联网经济发达,有流量就有关注,有关注就有门路,因此,不少人想要引流博关注。坦白说,要流量并不丢人,高仿号也并非罪无可赦。但模仿也应有“演员的自我修养”,哪怕是“蹭”,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适当借势是智慧,反之,谁红傍谁的“无脑蹭”,则容易陷入流量陷阱,甚至导致行为失范。
类似仿冒他人账号这样的做法,不仅侵犯了当事人的肖像权以及姓名权,如果这些账号利用虚假身份骗取网友信任,进行直播带货、从事商业行为或是要求打赏等,还可能构成消费者欺诈,损害消费者权益。“卤鹅哥”带火荣昌卤鹅,不仅“卤鹅哥”被“冒牌”,荣昌卤鹅也被打假。就在前不久,多位网友爆料称:“已有商家在假冒荣昌卤鹅营销。”这样的售假行为就已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
对于这类无底线“蹭”流量的行为,各方都要说“不”。平台要不断夯实主体责任,完善治理框架,形成常态化监管,一旦发现就采取封号、禁播等处理措施,让这些“流量乞丐”无利可图,自然就不会再一有热点就蜂拥而至。
互联网世界大浪滔滔,要想逐浪而行不翻船,更重要的是,每位用户要树立起健康的流量观,摒弃这类“不劳而获”的流量思维。要流量就自己挣,靠自己本事去挣的流量,才是真流量、长久的流量。只会无脑“蹭”,能获得一时的关注,也终难长久。
上游新闻评论员 龙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