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音回响 以教强区

跨学科活动助力集美区师生成长区教育局供图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绝大多数县(市、区、旗)域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本期聚焦厦门市集美区、潍坊滨海区两地实践经验,希望他们的探索能助力更多地区完成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的关键跨越。 ——编者
区域简况
集美区地处厦门市几何中心,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作为嘉庚故里,这里文教底蕴深厚,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校在村中,村在校中”的集美学村,至今已有112年历史。如今的集美区,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更是“跨岛发展先行区”,形成了大学、中小学、学前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辖区共有中小幼学校230余所,全区在校生达33万余人,还汇聚有集美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16所。
厦门市集美区是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的故乡。1913年起,陈嘉庚先后创办了集美大学、集美中学、集美小学、集美幼儿园,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造就了闻名中外的集美学村。
习近平总书记曾长期在福建工作,对陈嘉庚先生为祖国特别是为家乡福建作出的贡献有切身感受,称赞陈嘉庚先生“关心祖国建设、倾心教育事业的诚心,永远值得学习”。
传承嘉庚精神 夯实文教底蕴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陈嘉庚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国家之富强,全在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乎教育。”这与新时代“教育强国”思想有共通之处。
厦门市统计局发布的2024年人口统计数据显示,集美区常住人口为110.1万,14周岁至35周岁人群占常住总人口的比重达46%。同时,集美区还聚集了16所高校及科研院所,有16万名在校师生。青年人口多,高校师生人口多,在此基础上,集美区系统谋划教育,赋能区域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一是继续系统性做强教育体系。坚持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在发扬传统学术优势的同时,也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到全面夯实集美区文教底蕴。在做强的基础上,坚持突出特色,打造教育的新品牌。
二是把教育作为改善民生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坚持教育贴近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力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此外,集美区还把教育作为留住人才的重要举措,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定居和工作。
三是用教育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现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制造等正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而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主要基地,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集美区根据人口结构特征,还提出了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的定位,构建有利于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生活、学习教育、健康成长的友好“生态系统”。为了让青年家庭无后顾之忧,集美区还积极构建多元化的托育服务模式,全区现有托育机构82家,总托位4300多个,其中普惠托位数占比达74.13%。这些措施,吸引了大量年轻家庭落户集美。
传承兴学理念 发挥统筹效应
陈嘉庚用在教育事业上的钱达数千万元,有人因此称赞他“毁家兴学”。当他经济事业陷于极端困难的境地,外国银行曾经对他施加压力,要他停止办学,他毅然决然地回答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集美区传承兴学理念,大力投入教育。
统筹谋划有高度。明确10大行动、27项工程,统筹推进集美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近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以及2024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名单,集美区都位列其中。
资源保障有力度。持续加大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队伍建设、补齐教育短板等方面的投入。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28.87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义务教育阶段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20.43亿元,同比增长4.61%,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的70.77%。“十四五”以来,新投用义务教育学校校区13个;截至2024年底,建成义务教育项目11个,合计新增建设学位约1.9万个,投入总概算约17.8亿元。2025年持续推进马銮湾新城灌南中学初中部、马銮湾新城灌南第二小学、马銮湾新城蔡林学校改扩建工程、集美新城康锦学校等5个在建项目建设,合计新增建设学位约1.1万个。
均衡配置有精度。持续推进名校跨岛发展,与厦门一中、厦门实验小学等合作办学,引入厦门外国语学校、厦门二中、厦门五中等岛内名校在集美区开办实质性校区。与南京师范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建,提升教育水平。实施1所城区优质学校加1所乡村学校的办学模式,建立13对城乡教育共同体,通过校际间管理、师资、教学、教研的融合,推动城乡学校发展差距不断缩小。
传承育人理念 培养时代新人
在创办集美学校时,陈嘉庚就提出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教育思想,强调知识、思想、能力、品格、体育、园艺、音乐等均需注重。这一理念,正与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不谋而合。
“五育”并举,落实全面育人理念。集美区坚持开展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盘活社会资源的思政价值,通过研学旅行、职业体验等方式,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将“嘉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遴选27所中小学为区级陈嘉庚教育思想实践基地学校,编印《有一种精神叫诚毅》等读本,开展“庚·读者”等嘉庚精神宣传月活动。挖掘特色资源,开设闽南中草药、闽南传统建筑等校本课程,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体系。以嘉庚精神赋能科学教育发展,开展航空航天、海洋文化、机器人、人工智能系列科技特色课程,形成“一校一科技特色”的科学教育模式。坚持“制度引领、赛事推动、教研创新、体教结合”的工作模式,形成“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体育格局。18所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6所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
部门协同,提升家校社合力。区教育局、区妇联、区文旅等部门,联合成立“集美学村家长学校”,定期举办讲座和研讨会,并开展工作坊活动,向家长传授科学的育儿方法,并组织专家建立课程体系,开设6门课程,对家长进行系统培训。由集美区教育局、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区妇联以及多个部门联合,设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提供家庭教育综合服务。此外,组织7000余名教师参加集美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家校社协同育人”三项专题全员网络培训研修班,在中小学幼儿园区级骨干班主任培训班、中小学幼儿园区级学科带头人培训班等培训中,将家庭教育列为必修课。
(作者系中共厦门市集美区委书记)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23日 第09版
作者:胡旭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