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书推荐|陕西省作协主题创作重点项目——《货币密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9 18:52:00    

《货币密战》作者:杨军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编辑推荐

•一部在文学领域有题材开拓性的抗战时期金融谍战小说。

•首次将金融谍战与延安红色历史融合,填补了延安时期红色金融题材的空白,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名家书评

杨军的《货币密战》把大家普遍关注的“钱”作为写作对象,用读者比较喜欢的谍战形式进行叙述,题材选择独特,语言个性鲜明,故事情节紧凑。我认为,这部小说大有看头。

——贾平凹 著名作家 ,陕西省作协主席。

描写谍战的作品很多,但描述金融谍战的却很少,所以《货币密战》这部惊心动魄的金融谍战小说,就成了稀世珍宝。作者有小说和影视作品创作的“两栖”成熟经验,作品语言流畅,结构清晰,故事曲折惊险,更可贵的是填补了延安时期红色金融题材的空白。

——阎雪君 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国家一级作家,第1-3届中国金融作协主席。

【内容简介】全书聚焦传统文学罕有涉及的金融密战领域,融合历史、政治、影视等多种元素,以全新角度讲述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红色金融发展历程,揭秘货币战争背后的惊险暗战。是一部填补了延安时期红色金融题材空白,兼具创新叙事与现实主义的长篇现代小说。

《货币密战》全书共分为21章,第1章是开篇,地点是上海,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和人物。潜伏在国民党军统的中共秘密组织成员沈东方来到上海,接受一项特殊任务。在被日军追捕中,他遇到了青年学生陈诗雨和白亮等人,并介绍他们奔赴延安。中间19章是全书的主体,故事地点是陕北,以突发案件引入,讲述了特别行动组与国民党特务斗智斗勇的故事。最后一章地点则在北平,主人公因为执行特殊任务再次相遇,整个故事有了高潮和结局,同时又埋伏下新的悬念,危机依然存在,党的地下工作者陈诗雨等人将迎来新的挑战。

本书的亮点一是题材独特,首次聚焦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货币战争,以小说叙事为红色金融史提供全新视角;亮点二是叙事方式独特,将影视创作手法融入叙事策略,让影视手法与小说文本自然融合,赋予作品画面感和电影质感。

《货币密战》将谍战锁定在货币战争的垂直领域深耕作,情节围绕货币展开多方较量,悬念迭起且生死博弈交织。作品巧妙将主旋律融入通俗文化形式,以新视角呈现红色主题,平衡了大众吸引力与主旋律表达,为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添彩赋能,极具观赏与研读价值。

【作者简介】杨军,作家、编剧。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电影文学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会会员,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会员,陕西省作协理事,陕西省编剧协会理事,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百优人才。

作品曾入选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陕西省作协主题创作项目、江苏紫金戏剧文学剧本扶持计划、西安市作协签约作家重大项目等。作品发表于《中国作家》《延河》《文艺报》《今古传奇》等;著有长篇小说《大汉钱潮》《埙娃传奇》《送你去延安》等9部;出版诗集、散文集和电影文学剧本选集《魂系城墙》《爱过的感觉》《西迁往事》等8部;编剧的影视作品和舞台剧《上海女人在西北》《危情倒计时》《口红》《咱们的娘家人》等60多部(集)。

精彩荐读:(代序)谍战小说的新叙事

谁能握住钱袋子,谁就能握住经济和革命的命脉。在历史的暗潮汹涌中,有一个我们不易窥见的、惊心动魄的战场,那就是金融斗争的战场。杨军的小说《货币密战》,有别于传统的谍战、反特等小说。作者立足于自身数十年的金融工作经验,聚焦在传统文学罕有涉及的金融密战领域,融合了历史、政治、影视等多种元素,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悬念重重、跌宕起伏又惊险刺激的抗战时期谍战故事。

这部小说选题独特,从历史出发,再现峥嵘岁月,用生动的讲述、丰富的细节和真实的情感,向读者展现了在极为艰难的历史条件下,陕甘宁边区如何建立和健全独立自主的货币发行制度,如何进行错综复杂的对敌货币斗争。红色金融是确保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力量。这部小说立足对货币战争话题的思考,借助快节奏、强情节、高反转,深度探讨人性善恶、货币较量,并从中启发读者对历史的考量,故事密度大,可读性强。这部小说以全新的角这部小说以全新的角度呈现红色金融,填补了延安时期红色金融题材的空白,是对红色金融史的一次类型突破,是现代小说叙述的一种新体现,是现实主义思想的新表达。

阅读这部小说,给我印象极深的是叙事策略中娴熟的影视手法的运用,小说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电影质感。事实上,自从十九世纪末电影技术出现以后,影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逐渐加深。影视剧本成为文学研究的分类之一,而通过镜头和剪辑控制时空转换的影视技术被借鉴到文学创作中。许多现当代作家的作品都带有强烈的映画效果,比如张爱玲的《金锁记》,一开始就是空镜头和叙述者的画外音,曹七巧的回忆是大段的蒙太奇,整部作品完美体现了电影手法和小说技巧的结合。作者杨军有小说与影视作品创作的“两栖”经验,长期从事影视作品和舞台剧的编剧工作,使他的小说写作手法有许多类似于剧本创作的特征。为了尽快交代人物背景,迅速转移场景,他经常使用镜头式的语言交代人物、描写景观。

比如在小说一开篇:那天,沈东方刚走出火车站,就感觉情况不大对劲,车站外多了一些神色怪异的人。凭借多年特工的经验,他马上意识到自己被人盯上了。

沈东方把手提箱放在地上,整理了一下灰色长袍,扣紧长袍上的扣子,顺势抬头望向天空。

天上一片一片的阴云,黄色的太阳像打碎的鸡蛋,胡乱地把晕光洒在云间,几只离散的鸟儿在低云中盘旋,一会儿躲进云里,一会儿又俯冲下来,眼看到了行人的头顶,却又突然蹿起,直冲云霄。沈东方压低帽檐,环顾四周,见一个卖香烟的男子,脖子上挎着烟箱,嘴里叫卖着,眼睛却不时地朝这边出站的人群张望。旁边馄饨摊上,几个人心不在焉地坐在小桌边,举起的勺子送到嘴边,眼神却在四处游荡。小报童高声叫卖着在人堆里窜来窜去,他无意间撞到一位衣着华丽的妇人,妇人伸出细长的手指,生气地指骂道:“小赤佬,找死呀!”

这时,几个黄包车夫朝沈东方跑了过来。

“先生,坐我的车,我的车稳。”

“坐阿拉的吧,可以便宜的。”

沈东方看了一眼车夫衣服上的编号,提起箱子,倏然闪进其中的一辆黄包车。

这俨然就是一组组电影镜头的转换与拼接。作者用寥寥数语让人物出场,不着过多笔墨介绍,像贴标签一样将主人公的身份点明即可,这使传统的小说叙事模式受到很大的冲击。它改变了前序铺垫、场景细致描写等叙事习惯,而是用布景式的手法把需要出场的角色和场景组合在一起,大大加快了故事的发展速度。主人公沈东方受过严格训练的职业特征,在他对人对物的精细观察、一掠而过的瞬时捕捉中展现无遗。交叉蒙太奇的使用,使小说像剧本一样简洁、紧凑。大量的影视语言出现在小说文本中,加快了小说的叙事节奏,符合当下人们快节奏的生活要求,读者在阅读中有鲜明的画面感,感受到快速推进、扣人心弦的叙事节奏。

这部小说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还在于有着扎实的历史背景积累,有真实的素材可循,作品具有极强的纪实性和传记色彩。作者在创作小说时,参考了上百部文献资料,采访了全国50多位专家。作品涉及的红色金融史素材,也经过了相关部门的审读。小说中提到的国共金融斗争的光华商店代价券、边区银行、货币交换所、有奖储蓄等等,还有日本侵略者大批伪造根据地货币,企图以伪币廉价收购物资、以战养战的军事行动,这些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至今,在延安革命纪念馆,还有一台陕甘宁边区银行使用过的印钞机,它被称作“红色金融的记忆”,见证了边区银行如何迈着艰难的步伐,取得了金融战争的胜利。读者不但从小说中感受特工的魅力、暗战的刺激、隐蔽战线的风云变幻,还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看到活生生的物证,这种虚构和真实的相互交织使读者产生奇妙的阅读感受。在历史感上苦下工夫,重视实质性内容的深入挖掘,使这部小说区别于当前许多较为架空、缺乏历史感的谍战小说,具有厚重的质感与真实的气息。

在弘扬主旋律方面,这部红色谍战小说通过陕甘宁边区谍影重重、生死较量的故事,塑造了以沈东方、陈诗雨、白亮、刘小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共产党人,舍生取义,前赴后继,以自己的勇敢才智,以及团队的通力协作、精诚团结,不但成功地打破了日本侵略者企图以伪币廉价收购物资、以战养战的企图,也在边币与法币斗争的金融战场上战胜了国民党敌特分子,为支持革命战争、发展边区经济、巩固红色政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大量史料运用的基础上,作者为我们还原了从上海到陕北,再到北平的一批有血有肉的地下工作者形象,再现了一段比纯虚构谍战作品更加真实的隐蔽战场历史。其中又穿插了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纠葛、日本人的严刑逼供、国民党的特工训练、战斗英雄的腐化堕落、高级情报人员的变节叛敌等等疑云密布、扑朔迷离的情节。整部小说故事曲折离奇,富有传奇色彩,体现了政治、言情、谍战三位一体的艺术大融合。除此之外,这部小说的民俗风情也非常浓郁。作为一部谍战小说,把上海弄堂、旗袍裁缝店、陕北信天游、黄河大合唱、迎亲唢呐、扭秧歌、抗战街头剧、民间贸易集市、北平骆驼驮队等等生活化的部分融入惊险的故事当中,既使读者紧绷的神经稍作休息,在阅读中体会到消遣的乐趣,同时更是生动地展现了上海、陕北、北平等地的地域文化。尤其是主体部分,围绕陕甘宁边区货币战争讲述了抗战期间发生在陕北的故事,战争的背后是一幅陕北高原的民俗风情画,字里行间洋溢着浓厚的陕北文化特有的气息。

毫无疑问,这部小说对丰富当代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作品没有单纯为了抓住大众眼球,而出现低俗的包装;也没有单纯为了宣传主旋律,成为像有些政治教科书那样枯燥无味。作者在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将主旋律融入通俗文化形式之中,摆脱了以往一些主旋律题材小说的说教模式。

与拥有较长历史的英国谍战小说相比,中国谍战类小说还很年轻。在谍战小说中,既有悬念横生的推理、险象环生的智斗,又包括至情至性的爱人、矢志不渝的感情。谍战小说作家把神秘、惊险、悬疑、推理融合在一起,在同一个文本中体现了间谍、侦探、武侠等多类通俗小说的特征,可以说谍战小说具备所有热卖的商业元素,因此谍战题材作品一直深受大众的喜爱。但是随着近几年谍战小说的批量化生产、影视片狂轰滥炸式的宣传,使得大众审美走向疲劳,甚至产生审美抵触。再加上小说素材的陈旧性,盲目跟风复制导致的质量水准普遍偏低,必然会导致谍战小说逐渐式微,生产过剩且乏善可陈。要想摆脱这种困境,谍战小说作家必须关注当前的社会动态,从新问题中发现有价值的要素。杨军也许算不上技巧高超的小说家,但他的思想无疑是冷静的、睿智的、深邃的。在人人都是媒体、众声喧哗的今天,许多人常常被情绪裹挟、忘记思考,而他却依然追寻文字的不朽,他的作品充满人文关怀,文字和故事充满真实的张力。从小说选题、叙述、人物性格展现、故事节奏把控等,都已达到相当的高度。《货币密战》将谍战锁定在货币战争、金融战争的垂直领域进行极具深度的展开,这种类型突破极具开拓性意义。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已成为国家的支柱,关于经济斗争、商业间谍的素材,或许将成为谍战小说未来创作的主流方面。黎荔

黎荔,北京大学文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人文学院硕士生导师、人文学院高培中心主任、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陕西老子书道研究会副会长,西安长安国学院副院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