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南区公馆镇:联城带村促发展 圩镇提质焕新颜|奋力百千万 好心聚茂名
在茂名市茂南区的西出口,有一座充满活力的城镇——公馆镇。这里总面积114平方公里,下辖22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户籍人口7.71万,常住人口9.33万。2024年公馆全镇工业总产值达42.81亿元,农业总产值24.29亿元,仓储物流年产值突破83.1亿元,描绘出一幅“产强、镇美、民富”的高质量发展画卷。
作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广东省罗非鱼产业专业镇、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广东省卫生镇,近年来,公馆镇紧紧抓住“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发展契机,以联城带村为路径,以产业集群为引擎,在推动城乡融合中强基础、在产业升级中育动能、在文旅共振中焕新颜,实现经济社会的稳步提升。

产业多元驱动 筑牢发展根基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公馆镇始终将产业振兴作为核心任务,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构建起“工业强基、农业提质、物流增效”的多元产业格局。

整洁的道路,焕新的牌坊,如今的公馆镇环境让人耳目一新。
公馆镇辖区内城乡要素兼备、工农同步发展,茂南公馆产业园、中科云粤西产业园与书房岭森林社区“两园一区”为当地工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目前辖区内共有企业82家,其中规上企业达11家,年总产值约42.81亿元。在上市公司联塑建材、海螺集团等知名企业龙头带动下,区内工业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显著的产业集聚效应。
作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广东省罗非鱼产业专业镇,公馆镇的农业基础雄厚,特色鲜明。
数据显示,公馆镇农业总产值约24.29亿元,其中罗非鱼产业年产值达11.7亿元。作为该镇农产品特色名片,近1.5万亩的养殖面积,1700多户养殖专业户,以及各级罗非鱼良种场和种苗培育场,构成了比较完善的罗非鱼产业体系。

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制作罗非鱼产品。
不仅如此,镇里还积极推动农业种植规模化,整合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北运菜产业,为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径。像横山村成立的茂南区同健生态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通过种植阳光玫瑰葡萄、哈密瓜等鲜果,打造产销一体化产业链,让百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致富。
仓储物流产业在公馆镇也欣欣向荣。凭借毗邻市区、交通便利和茂名西火车站的辐射优势,年产值高达83.1亿元。
走进公馆货台,这里商户云集,大米、饲料、花生等各类物资在此集散流通,从公馆圩站到茂名西站,老货台如今正在向现代物流枢纽转型,规范化建设粮食批发中心。而茂名联塑商贸物流园作为区域物流的重要枢纽,吸引了顺丰、志邦等13家物流企业进驻,其中茂名顺丰集散中心日均处理量约13万票,年收入约3.1亿元,极大地提升了公馆镇的物流运输能力,促进了产业间的物资流通和经济循环。

茂名西站货站台。
文旅融合赋能 焕发城镇活力
公馆镇文旅资源丰富,为实现新旧产业融合发展,该镇正积极推动文旅产业扩容提质,致力于打造“景城一体、产城融合”的文旅新图景。
据悉,镇里正在规划建设茂南区公馆镇学府路北延线,这条道路将书房岭森林社区、大学城、公馆圩街、十万七村、好心湖等优质资源串联起来,打造高品质商业消费圈和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
围绕森林公园、灵惠寺等景点以及高校教育文化资源,公馆镇开发出书房岭森林社区精品旅游路线。同时,借助油甘窝村毗邻露天矿生态公园的优势,大力推进“油城墟”环好心湖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茂名市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精品村——公馆镇十万七村。黄林明 摄
十万七村作为茂名市新农村精品村示范点,完善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健全的社会服务体系为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咱们十万七村,从道路硬化到路灯亮化,从污水治理到景观打造,每一处细节都倾注了心血。如今村里党建广场、文化广场、农耕博物馆不仅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还成为游客的打卡地!”公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秋自豪地介绍道。
公馆镇的餐饮消费市场繁荣活跃,餐饮批零年营业额约2.24亿元,其中餐饮业年营业额约1.57亿元,批零业年营业额约0.67亿元。
内需潜力加快释放,依托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西城校区、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和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近4万师生的消费潜力,公馆镇在圩镇周边打造了七式美食街和喇叭口美食街,借助公馆簸箕炊、机修厂田螺、大山岭白切鸡、红烧乳鸽、捞粉、肠粉等特色美食,做旺餐饮消费业态。外拓地域特色农产,该镇在圩镇中心设立“土特产步行街”,该步行街共设立60个摊位,统一摊位样式,为群众摆卖公馆特色的农副产品提供良好条件。

充满历史感的墙绘,让人更直观地感受公馆镇的变化。
此外,公馆镇深入挖掘“百年公馆”历史文化底蕴,对打铁街、牛车街等“四街四巷一厂”进行修葺,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墙绘设计,打造独具特色的美丽圩镇。全面开展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从提升乡镇入口风貌、改造农贸市场,到建设“示范主街”“美丽河道”“绿美生态小公园”“美丽圩镇客厅”等,全方位提升圩街的颜值和气质,让古老的城镇焕发出新的生机。
奋进者说
茂南区公馆镇党委书记蔡爵华:做强特色经济 争创“典型镇”
近年来,公馆镇依托两河四岸三带一中心的独特优势,深入开展“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推动新旧区域融合发展,城镇面貌逐渐焕新。公馆镇党委书记蔡爵华近日接受南方+专访时表示,将立足镇域区位以及文化优势,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朝着“超百亿产业集群典型镇”的目标奋进。
南方+:2025年公馆镇在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镇过程中,有哪些具体举措?
蔡爵华:我们将锚定广东省罗非鱼产业专业镇,挖掘百年公馆历史文化,根据公馆镇区位优势特点及镇情,强化规划引领,高标准、高起点对公馆未来发展进行规划设计。
一是整体规划上,坚持“工业立镇、农业强镇、文旅融合兴镇”的发展定位,构建以圩镇综合服务为核心,建设文旅融合发展带,打造工农产业发展轴,布局现代农业发展区、仓储物流服务区、生态旅游休闲区、农贸加工生产区、书房岭森林社区五大功能区。
二是完善交通路网,加快推进环镇路、府前路至白沙河路段、府前路至茂化快线连接书房岭森林社区路网建设,引导大学城师生到公馆圩消费。规划石珠路至南排大道、南排大道西延线延伸至茂南公馆产业园路网建设,减轻油城一、二路的交通压力。
三是美丽圩镇建设方面,从入口通道风貌提升、示范主街品质优化,到房屋外立面改造、农贸市场升级,再到美丽河道打造、绿美生态小公园规划以及具有岭南文化风格的圩镇客厅建设,多措并举,全力打造宜居宜业新公馆。

圩镇面貌提质,居民生活舒适。黄林明 摄
南方日报:在美丽圩镇建设中,公馆镇如何平衡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
蔡爵华:我们坚持“修旧如旧”原则,打造“百年公馆”文化IP。一方面活化利用牛车街、打铁街等历史街区,对50栋骑楼建筑进行外立面改造,植入粤剧、木偶戏等非遗元素,建设“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街”;另一方面高标准建设“美丽圩镇客厅”,将公馆文化站升级为岭南艺术展示中心,同步推进圩头岭烈士公园建设,形成“一街一馆一公园”的文化地标群。在产业导入上,依托书房岭森林社区毗邻高校的优势,规划建设青年创业基地和网红美食街。

夜晚的公馆镇正街。
撰文:南方+记者 周梁 通讯员 杨桂梅
【作者】 周梁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